-
發展穩增長、促改革、調結構、惠民生
2017年吳忠市全力做好穩增長、促改革、調結構、惠民生、防風險各項工作,保持了經濟社會持續健康發展的良好勢頭,全面建成小康社會邁出新的步伐,2017年吳忠市主要做了以下幾方面的工作。
》》堅持精準施策,經濟發展平穩向好
深入實施工業轉型升級、創新驅動、消費拉動經濟增長等19項行動計劃,兌現各類獎補資金2億元,爭取自治區“降成本30條”惠企政策資金2.4億元。
》》著力調整結構,質量效益全面提升
工業轉型步伐加快。全力推進“中國制造2025”試點示范城市創建,新疆特變電工新能源配套裝備制造等項目加快推進,匯高科技等50個工業項目建成投產。
》》注重統籌協調,城鄉建設同步推進
實施城鄉建設項目164個,完成投資143億元。加快利青同城步伐,積極融入銀川都市圈建設。全力配合銀西高鐵、吳忠至中衛城際鐵路和京藏高速改擴建3個重大項目建設,青銅峽至銀川正源街快速通道、國道344線吳忠至靈武段公路開工建設。
》》落實生態優先,環境質量持續改善
加快推進生態立市, “三區三線” 基本劃定。啟動國家森林城市創建工作,全市完成營造林30.16萬畝,森林覆蓋率16.02%,城市建成區綠地率、綠化覆蓋率、人均公園綠地面積分別達到40.7%、41.9%和20.1平方米。
》》加快改革創新,發展活力不斷增強
順利完成空間規劃(多規合一)改革試點。在全區率先啟動市轄區綜合執法改革,組建吳忠市綜合執法監督局和利通區、紅寺堡區綜合執法局。積極推進“不見面、馬上辦”審批服務,建成太陽山、下馬關政務服務中心,12345便民服務中心掛牌運行,群眾辦事更加便捷。
》》牢記初心使命,民生得到切實改善
高質量辦結10件民生實事。脫貧銷號59個村,減少貧困人口48206人,鹽池縣脫貧摘帽通過自治區先期評估。整合投入扶貧資金62.5億元,設立各類扶貧產業擔保基金6.82億元,累計發放扶貧小額信貸18.53億元。
》》加強綜合治理,社會大局和諧穩定
制定實施《吳忠市宗教事務依法管理全面量化體系》,大力實施民族團結“細胞工程”,深入開展“四進”宗教場所、軍警寺共建等特色民族團結創建活動,自治區“雙創”工作互觀互檢現場會在吳忠市召開。生產安全事故起數和死亡人數分別下降16%和6.98%。
-
新突破對標要求、找準路徑、聚焦發力
站在這樣一個新的歷史方位,2018年準確把握新時代的新變化新要求,抓住用好機遇,積極應對挑戰,對標要求、找準路徑、聚焦發力,全力推動經濟社會持續健康發展,2018年,吳忠市要在六個方面取得新進展、實現新突破,預期實現地區生產總值增長8%,全社會固定資產投資增長8%左右,一般公共預算收入增長8%,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增長9%,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長8%,農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長9%,居民消費價格總水平漲幅控制在3%以內,城鎮登記失業率控制在4%以內。
》》推動高質量發展
堅持以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為主線,繼續在“穩”上大力鞏固,重點在“進”上積極突破,著力在“好”上聚焦發力,不斷提高資本效率、土地效率、資源效率、環境效率,推動發展方式轉變、經濟結構優化、增長動力轉換。
》》打好“三大攻堅戰”
打好防范化解重大風險攻堅戰,妥善化解政府債務問題,嚴厲打擊金融違法違規行為,完善風險防控機制。打好精準脫貧攻堅戰,聚焦深度貧困地區和鹽同紅交界處集中連片貧困地區,持續精準發力,鞏固扶貧成果,提高脫貧質量。打好污染防治攻堅戰,下大力氣解決大氣、水、土壤等環境突出問題,全力改善生態環境質量。
》》落實“三大戰略”
創新驅動、脫貧富民、生態立區“三大戰略”是自治區確定的重大戰略。要把實施“三大戰略”作為引領發展的重要抓手,全面落實“創新驅動30條”“脫貧富民36條”“生態立區28條”,認識上目標明確,行動上落實堅決,實現區域經濟換道超車。
》》建設“一圈”“一帶”
積極主動融入銀川都市圈,推動產業發展協作互補、基礎設施互聯互通、公共服務共建共享。以綠色發展為引領,全力打造生態優先、綠色發展、產城融合、人水和諧的沿黃生態經濟帶。
》》促進鄉村振興
堅持農業農村優先發展,大力實施鄉村振興戰略,按照產業興旺、生態宜居、鄉風文明、治理有效、生活富裕的總要求,健全城鄉融合發展體制機制,推進農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,推動農業全面提升、農村全面進步、農民全面發展。
》》補上發展短板
補上服務業發展短板,著力培育新增長點,形成新動能。補上民生短板,把人民對美好生活的向往作為最高奮斗目標,千方百計增加城鄉居民收入,切實解決群眾教育、就業、收入、社保、醫療、養老、居住、環境等方面的困難和問題,努力讓全市人民生活更加幸福美滿。補上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短板,對標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各項指標,突出抓重點、強弱項,確保各項目標如期實現。
-
高質量腳踏實地、埋頭苦干,發揚釘釘子精神
2018年吳忠市振奮精神、鼓足干勁、腳踏實地、埋頭苦干,發揚釘釘子精神,各項工作要一件一件地用力抓,一項一項地去落實。
》》以項目建設為抓手,增強投資有效拉動
充分發揮項目建設對經濟發展的關鍵作用,抓項目、增投資,推動經濟平穩較快增長。加快重點項目建設;積極開展招商引資;不斷優化投資結構。
》》以轉型升級為核心,推動經濟高質量發展
堅持質量第一、效益優先,促進一二三產業全面提質增效升級,加快構建產業特色鮮明、比較優勢突出、市場競爭力強的現代化經濟體系。
》》以創新驅動為引領,增強經濟發展持續動力
加快創新驅動發展步伐,進一步提升產業和企業自主創新能力,打造創新型經濟體系。
》》以脫貧富民為中心,切實保障改善民生
堅持盡力而為、量力而行,健全完善公共服務體系,辦好10項30件民生實事,不斷滿足人民群眾對美好生活的向往需要。
》》以綠色發展為統領,推進生態立市進程
加快推進環境保護和生態文明建設,堅持全民共治、源頭防治、綜合治理,讓綠色發展深入人心、綠色財富持續增加、綠色生活成為自覺,還自然以寧靜、和諧、美麗。
》》以區域協調為契機,主動融入銀川都市圈
認真落實《吳忠市空間規劃》,加強空間治理和管控,扎實推進城鄉融合發展。加快利青同城化進程,積極融入銀川都市圈,建設銀川都市圈靚麗南翼。
》》以改革開放為動能,充分釋放發展新活力
按照市場化、便利化原則,進一步深化改革,以改革思維和開放方式破解瓶頸、激發活力、推動發展。
》》以法治建設為重點,保持社會大局和諧穩定
加強和創新社會治理,鞏固發展政通人和、安定有序的良好局面。
》》以服務人民為宗旨,改進政府工作作風
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進入新時代,新的形勢和任務對政府工作提出了新的更高要求。我們要加快轉變政府職能,切實改進作風,提高行政效能,做到信念過硬、政治過硬、責任過硬、能力過硬、作風過硬,不斷增強政府執行力、公信力和服務力。